当天晚上,贺市电视台,桂省电视台纷纷播出了,贺市中医院张成宝现场诊治重病大病患者的盛大场景。贺市报社、桂省报社以“老神医恍如天降,施绝技治愈重病绝症患者”醒目标题在头版头条上,报道了老神医张成宝以他神一般的医术治愈了几个身患重病、大病、绝症的患者的事实 。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社,都给予张成宝极其高度的赞扬,盛赞他医术的高明,医德的高尚。第二天,全国各省市的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纷纷转播了这一新闻,一些省市的报纸也转载了贺市报社,桂省报社的新闻报道。这样,“老神医”张成宝的名声大噪,风头一下直追前面轰动一时的“小神医”张超杰,甚至还盖过了“小神医”张超杰,慕名而来求“老神医”张成宝看病治疗的患者如同过江之鲫。而着力举办这场现场为重病大病坐诊活动的贺市中医院风头也直逼市人民医院。广大市民群众被那两句话“看病,找中医!”“中医,真牛!”鼓动着,许多人一旦患病,看中医成了人们的首选,而中医院也自然就成了患者第一要去求医看病的地方。虽然说市人民医院看病的患者人数依然要多于中医院,但是由于市人民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科室都比中医院多,规模也比中医院大了不少,所以从总体上看来到市中医院和市人民医院看病的患者几乎五五开,平分秋色。与此同时,不仅中医院的名声大噪,中医院的院长孙国邦也风光无比,他以锐利改革、有目光、有远见、医术精湛、能力超强而被评为贺市的风云榜人物,并被推荐参加桂省年度风云人物的评比。连市人民医院院长彭草龙一说到孙国邦,心里都有些嫉妒,同时却忍不住要夸上几句:“这贼精,不单医术厉害,识人、用人、发展目光都超一流,真是个人物!”
再说张超杰父子的“南阳堂医馆”,自打“老少两神医,父子双顾问”的名声一传出,患者如云而集,医馆天天爆满。说是人满为患都不为过。而医馆每天要接诊六七百号的患者,所接诊的患者数超过了许多县区医院,可是医馆的医生有限,忙不过来。实在没有办法,张超杰又在外面聘请了三个医生,填补医馆诊治实力的不足。可是,即便是这样,医馆的医生日人均接诊患者的数量依旧是全市所有医院、医馆、诊所最多的,远超县区的医院 ,市人民医院的人均接诊数都没有这么多,更遑论那些乡镇卫生院了。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常常没有事做,聚在一起说八卦。一谈起南阳堂医馆,总是分成两派在交锋。
在一家县区医院的医生办公室里,医生护士聚在一起又在争论起来。有人说:“人人都在说南阳堂医馆现在多么风光。要我说,打死都不要去医馆当上班。一天忙得两脚不着地,四肢不黏泥的,累个半死,活得有什么意思?”
另一派的人则说:“累?你想累有得累吗?我们是闲了,闲的一天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吹水,咸(闲)得就像一条死咸鱼了,闲得在这里等死,闲得这里喝西北风!”……
说着说着,有人左看看右看看,悄声得说:“你们知道南阳堂医馆的医生领多少工资吗?”
有人反问:“难道你知道?”
刚才说话的伸出三个手指:“最低这个数!”
“切,三千元一个月有什么好说的?”
“切什么切?你不知道就别乱说。人家年薪最低三十万!连那些医疗助手最少都有两万块钱一个月!据说最老资格的那两位医生都百万年薪了!
“真的吗?说得我都想去医馆上班了。”
“想去医馆上班?人家要你才行呢。据说人家入馆考核很严格的。”
“是呀,这么一说,我也想去医馆上班呢。听说那小神医还没有结婚,人长得又帅,医术又那么好,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一个女护士花痴地说道。
“你?你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不瞧瞧自己长得怎么样,再看你的身材,哼!……不过说话说回来,我应该会有机会!”又一女的花痴地说了。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
“是啊,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
“嘻嘻,哈哈……”
突然,办公室门被推开,一个领导两眼一瞪,口中呵斥道:“你们都不用上班了是吗?”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马上静了下来。
当然这些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的谈话,张超杰父子是不知道的。他们依然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白天或是到医院去讲学、坐诊,或是在医馆里为患者看病,已有闲暇的时间就指点那些医生和医疗助手的技术。晚上,医生们都下班休息去了,父子两人又坐在一起,继续交流医术,切磋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