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李逸风终于研究出一种活字印刷技术。这种技术将每个汉字制成独立的活字,排版时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印刷完成后,活字还可拆分重复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
李逸风带着自己的活字印刷工具及印好的书籍进宫面圣。他在宫中现场演示活字印刷的过程,只见他熟练地挑选活字,在排版盘上快速排版,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随后,他拿起刷子,均匀地涂抹墨汁,铺上纸张,轻轻一压。片刻之后,他缓缓揭开纸张,一张清晰的书页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楚轩接过书页,仔细翻阅着那些印刷精美的书籍,心中满是震撼。他意识到,这一发明将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知识,提升大楚百姓的文化素养。
面对这两项伟大的发明,楚轩龙颜大悦。他深知这两项发明对于大楚的深远意义,灌溉工具将极大推动农业发展,确保粮食丰收,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奠定坚实基础;而新的印刷技术则能让知识如春风般吹遍大楚的每一个角落,更快、更广泛地传播,提升国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为了表彰张诚和李逸风的杰出贡献,楚轩在朝堂之上,举行了盛大的奖赏仪式。金殿之上,香烟缭绕,庄严肃穆。张诚和李逸风身着崭新的服饰,紧张又激动地站在殿下。楚轩高声宣布:赐予张诚良田百亩、黄金千两,封其为“工部员外郎”,命其专职改良和推广农业器具;赐予李逸风豪华府邸一座、白银万两,任命他为“文渊阁大学士”,负责管理和发展文化出版事业。
奖赏之后,楚轩立刻下令大力推广这两项发明。他责令工部挑选技艺精湛的工匠,大量制造新型灌溉工具。同时,派遣专业工匠组成多个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的农田,手把手地指导农民使用。为了确保推广工作顺利进行,楚轩还要求各地官员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对于新的印刷技术,楚轩要求礼部组织成立专门的印刷机构。从全国各地招募优秀的印刷工匠,集中学习活字印刷技术。同时,大量采购印刷所需的材料,运用新的印刷技术大量印刷经典书籍、农业技术手册、医学典籍等。这些书籍被免费发放给各地学府、书院以及有需要的百姓。
在楚轩的大力推动下,新型灌溉工具迅速在大楚的田间地头得到广泛应用。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灌溉工作,如今变得轻松高效。农田得到充足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生活越发富足。
而新的印刷技术,更是让知识的传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学府中,学生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到各类书籍,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学习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上,讨论声此起彼伏;课余时间,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民间,各种文化典籍、实用技术手册在百姓中广泛流传。人们在劳作之余,捧起书籍,汲取知识的养分。无论是在热闹的集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都能看到人们阅读的身影。这不仅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还让他们的生活技能得到显着提高。
随着这两项发明的推广,大楚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积极影响。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场上的农产品琳琅满目,交易繁荣。手工业者受到启发,纷纷投入到技术创新之中。他们借鉴新型灌溉工具的精巧设计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创新理念,制造出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商业活动也因知识的传播和生产力的提高变得更加活跃。商人将大楚的特色产品远销海外,同时带回了异域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大楚的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大楚的百姓们对楚轩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他们在田间地头传颂着张诚的发明,在街头巷尾谈论着李逸风的贡献,更对楚轩这位重视科技、关爱百姓的皇帝心怀感恩。他们深知,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高瞻远瞩、目光长远的皇帝,才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而楚轩也从这两项发明的推广中,深刻地看到了科技的巨大潜力。他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发明创造等待着被挖掘。于是,他决心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他下令在京城设立“科技创新院”,广纳天下贤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兴办科技学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科技之光持续照亮大楚前行的道路,开创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让大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屹立不倒,成为万邦敬仰的盛世强国。